带编码的小鱼什么来头?
身上标有“浙海研C50”字样的小鱼。
工作人员准备将中华鲟放归长江。图源:新华社
南国少年周刊记者 晏明珠
近日,浙江台州的一名网友在大陈岛海边,钓到了一条特别的鱼——带着编码的黑鲷鱼。鱼背上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小标签,上面写着“浙海研C50”,这串神秘的编码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这条带着编码的鱼儿,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1 小鱼身上藏着大秘密
网友们脑洞大开,有人调侃:“你把别人的毕业论文钓上来了!”还有人戏称:“这肯定是条‘间谍鱼’!”那么,这条鱼究竟什么来头?
其实,这条“编码鱼”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进行科研的成果。在海洋鱼类研究中,释放带有编码等追踪标志的鱼是一种常见做法。每条放生的鱼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或标签,相当于它们的“身份证”。通过追踪这些带有编码的鱼,科研人员可以深入了解鱼类的生长、迁徙等生态信息,并掌握海洋环境变化对鱼类生态的影响。
2 小鱼带上编码有大作用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项目组负责人表示,标记后的放流鱼苗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了解鱼类生长情况。研究人员可以追踪鱼从放流到被捕捞的时间,观察它们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变化。第二,追溯鱼儿洄游路线。如果鱼儿在舟山海域放生,后来在温州海域被捕捞,就说明它们向西南方向移动。这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鱼类的迁徙习性。第三,计算鱼类回捕数量。通过记录被捕捞的数量和使用的网具,研究人员可以计算回捕率,从而更好地评估渔业资源的状况。
在进行回捕统计时,研究所需要公众的参与,以获取更全面的科研信息。如果同学们钓到了“编码鱼”,联系放流单位后,还可能获得一份奖励哦!不过,工作人员并不建议大家为了奖励而主动捕捞这些鱼类。
小感叹
看了以上科普,希望大家在享受钓鱼乐趣的同时,也能关注和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为科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