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 立足区情 打造高效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改扩建项目经验做法
2023年,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改扩建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精神,严格绩效管理,高效完成项目内容,并通过项目的实施,更好地释放平台效能,为广西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规范管理。一是健全管理机构。项目立项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迅速成立由领导班子及后勤、财务、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建设管理机构,明确分工、强化协作,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同步组建含纪检力量的绩效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竣工后绩效自评,确保责任落实。二是压实主体责任。院领导牵头推进项目建设,在开工、关键节点及竣工等阶段现场指导;通过日常调度、在线监测等方式强化过程监管,确保项目落地。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规范采购意向公示、公开招标等流程,保障招标公平透明。三是规范实施流程。依据《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制,按初设要求和合同推进建设,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档案完整、资产明晰。四是高效管控资金。主动对接财政、农业农村部门,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实行项目资金专账管理,规范审批、使用流程,保障各环节手续合规,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立足我区实际,科学顶层设计。一是精准筹划布局。广西是我国渔业大省区,据最新2024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广西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经济总产值均排名全国第八位,而病害是制约广西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项目初期,研究院深入调研,中心作为我区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水产疫病监测的机构,原有实验室面积不足、功能不全、设备陈旧,已不能满足我区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疫病监测的需求,明确了中心功能定位与改扩建方向,并依据《水生动物防疫实验室规范管理方案》省级标准,科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优化初步设计。项目下达后,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结合检测工作需求开展设备调研,制定初步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实施,确保方案贴合实际、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三是动态调整完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及时优化建设内容并报批,注重细节品质,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实现项目效果最大化。
健全运行机制,释放平台效能。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人员、设备、安全等全流程管理机制,规范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开展人员技能与安全培训,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二是提升检测能力。通过参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能力验证(累计通过100多项次,覆盖主要水产疫病病原),以考促练提升检测水平,成为广西水生动物疫病检测能力最全面的平台。2024年获评“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优秀单位”。三是强化服务效能。通过承担国家及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为疫情预警、决策部署及综合防控提供支撑;积极开展“公益免费监测及诊断”服务,为规模养殖场定期监测疫病、免费检测发病样品并指导防控,解决一线难题;同时为市、县两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区域疫病防控能力提升,助力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韦信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