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彭金霞博士荣获2024年“广西工匠”荣誉称号
近日,《自治区总工会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命名 2024年“广西工匠”的通报》决定命名40名同志为 2024 年“广西工匠”。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彭金霞博士、研究员荣获 “广西工匠”称号。
此次评选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不断培养造就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广西工匠、大国工匠而开展的评优树先活动。
文件截图
据悉,彭金霞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2019年获研究员职称。现任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养殖研究室主任,是农业农村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唯一的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等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BMC、CBP等多个知名SCI 期刊审稿专家,以及水生生物学报、南方农业学报等多个中文核心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成功选育出牡蛎快长国审新品种“桂蚝1号”;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4篇(SCI收录15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获授权国家专利14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2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省级)各1项,主持编制市级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带领团队长期深耕科研生产一线,围绕牡蛎等广西主导水产养殖品种开展良种培育与高效繁育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出牡蛎高产新品种“桂蚝1号” (广西第三个国审水产新品种)、高出肉率新品系“桂蚝2号”,突破牡蛎的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与4家育苗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协议,获认定广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项。创新建立香港牡蛎早苗繁育、高盐中培、低盐保苗、高盐养成及育肥一整套标准化分段式养殖模式,规避了春季大规模死亡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大规模推广,效益显著,支撑了钦州大蚝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参与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建设工作,承担牡蛎资源修复方案设计、关键科技问题研究和生态效果评估,助力绿色运河建设,推动运河建设与钦州大蚝产业协调发展。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将切实以“广西工匠”为榜样,不断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艺、以创新求突破,努力为全区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缪宗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