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以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在自治区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广西水产动物良种选育与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基础上建立, 2010年11月由广西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陈晓汉研究员担任。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广西水产养殖业品种退化、病害严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以及水产生物技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建设以水产生物技术为关键的高新技术平台,开展水产遗传育种、病害防治、健康养殖及种质资源保护等研究。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制定了开放管理等相关管理办法。实验室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所建立合作研究,设立年度开放课题基金,欢迎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及相关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 研究方向:水产遗传育种。基于数量遗传学的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牡蛎和卵形鲳鲹等品种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研究;亚热带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数量性状多基因聚合育种;亚热带主要水产养殖品种重要经济性状主效基因查找及网络调控关系研究。
2. 研究方向:水产健康养殖。亚热带渔业水域养殖容量调查研究;亚热带水产养殖模式的优化与示范;多元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池塘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内陆大水面增养殖技术;深海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3. 研究方向3:水产病害防治。水产重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研究;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溯源分析;人源无乳链球菌跨宿主感染罗非鱼分子机理研究;口服型罗非鱼链球菌病弱毒疫苗临床前研究;生态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 研究方向: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评价;重要水域生态保护技术研究;渔业资源增殖管理技术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和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三、团队建设
1. 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晓汉,研究员,广西八桂学者、广西优秀专家,长期从事水产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在水产动物育种、繁育和养殖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是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近五年来,获奖励成果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选育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高产(国审)新品种1个(排名第一)。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13项国家级、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自治区级成果11项(排名第一);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2.人才队伍情况
实验室注重队伍建设,通过承担项目锻炼和培养年轻科研人员,培养了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梯次合理、创新能力强、作风严谨的水产创新研发队伍,团队建设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分别获得《罗非鱼种质创新及应用》及《南美白对虾育种研究》八桂学者设岗单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对虾地方创新团队和广西罗非鱼地方创新团队。“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和个人突出贡献奖。目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二级研究员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青年科技进步奖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虾育种岗位科学家1人、特色淡水岗位科学家1人,以及对虾、淡水鱼、海水鱼和贝类综合试验站站长各1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对虾首席专家及功能专家各1人,罗非鱼首席专家及功能专家各1人。
3.主要固定人员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5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8人;博士16人,硕士17人,本科16人。40岁以下人员30人,占实验室总人数的67%,大部分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3人。